不專業開箱測試-Xtep特步 160X5.0,不好親近的維尼!!

其它
發表於 2023/09/28 18,623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對岸的中國大陸實施嚴格的封控,加上近年兩岸的政治環境,這幾年對大陸的馬拉松實力與運動新興品牌,少了很多接觸的機會。早幾年在剛開始跑步之初曾經在跑友圈中聽到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品牌-361,當時抱著嚐鮮的心態以及雙11活動一雙跑鞋1111的便宜價格購入。當時的穿著感受對於大陸的新興運動鞋品牌以及製鞋技術,不論在鞋面舒適以及中底的製作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隨後在2019受疫情影響,這個中國品牌也在實體通路正式撤出台灣。這也是我對中國跑鞋最初的印象。
       今年開始世界逐漸恢復正常秩序,中國大陸也解除嚴格的封控管制,從暑期之後進入秋冬季各家跑鞋紛紛推出新兵器,無意間注意到這幾年大陸在馬拉松跑鞋的興起以及幾個跑鞋品牌的技術,除了原本提到的361之外,還有李寧LI-NING、安踏(ANTA)以及今天要介紹的特步(Xtep)等品牌。
        這是時隔四年多之後,第二次嘗試大陸品牌跑鞋,在購買之前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以及了解相關品牌的發展最後決定購入特步160 X 5.0競速碳板跑鞋。購買的通路來自特步官方在蝦皮上的商城,以臺幣4979元(含關稅)的價格購入。收到後就一直想好好的來測試一下這雙鞋,想認真看看中國的跑鞋技術這幾年是不是已經到達世界大廠的水準?完全以個人這幾年對各家跑鞋的感受來評估這雙鞋,以提供有興趣的跑步朋友參考。

開箱及外觀:
       收到這雙鞋第一眼在鞋盒包裝即可發現不同於各家使用的傳統鞋盒方式,採略厚的白色紙盒以類似抽屜式的包裝設計,白色外盒印有品牌以及鞋子名稱,側邊印上具有氣勢的口號強調「助力49位中國運動員斬獲230個馬拉松冠軍」。


       第一印象沒有特別驚喜但也不差,但當真正拿起鞋子卻被撲鼻而來的化學塑膠味道所驚嚇,不知道是不是我拿到這雙是特例,但是這個刺鼻化學味是我買過那麼多跑鞋裡最重的沒有之一。後來上網搜尋,發現這似乎是特步的特色,可能是使用的材料以及發泡技術造成這個現象。
鞋面:
       鞋面採用化學編織以及類似熱壓的品牌Logo,兩側鞋帶孔、鞋領至整個鞋口採熱壓加強,官方宣傳鞋面以輕韌科技維持輕量化與包覆感。第一眼的判斷這個材質應該確實能達到宣稱效果且不會在長距離之後吸附汗水造成鞋子重拖。鞋舌由類麂布組成,鞋跟內部有一圈固定內裡觸感舒適有協助後跟穩固效果。鞋帶為一般類聚合編織棉質,表面有紋理不平滑,初步判斷不會輕易的脫落,鞋帶頭以品牌Logo收編。
                                         (鞋面採用化學編織以及類似熱壓的品牌Logo)

                                                  (鞋面採用編織透氣孔洞設計,透氣度佳)

                                       (鞋領及鞋跟內部有固定內裡,觸感舒適具後跟穩固效果)

中底:
       品牌主打Xtep ACE中底,簡單的說同為這幾年流行於各家跑鞋中底製作的超臨界發泡,具有密度較低、輕量化及穩定與的特性。
(初淺的瞭解,採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或氮氣等其他氣體注入到特殊的塑化裝置中,在在汽態與液態臨界使氣體與熔融原料充分均勻混合/擴散後,使溶膠產生大的壓力降,從而氣體析出形成大量的氣泡核;隨後的冷卻成型過程中,溶膠內部的氣泡核不斷長大成型,最終獲得微孔發泡的塑膠製品。)
官方宣傳與傳統ETPU材質相比,回彈增加85%、緩震增加28%、質量輕下降36%,每立方公分體積只有0.08克。一樣置入碳板,這些年碳板特性協助回彈、穩定以及輕量特性就不多敘述,以後續上腳跑感為主。
外底:採用CPU材質,「熱固性聚氨酯(PU)也就是平常生活中常見的輪胎以及一些橡膠零件,具有耐磨特性。特步在這方面還有產品線直接定名「兩千公里」主打耐久耐磨的特性,因此外底耐用部分個人覺得不需要太過擔心。

                    (外底採用CPU材質,這方面還有產品線直接定名「兩千公里」主打耐久耐磨的特性)

實際上腳體驗:

       這次測試,我分別以靜態穿著與跑動狀態來分享個人的實際體感,以提供多數的跑者作為一個對比參考。
靜態:
       上腳感受,鞋楦部分空間很充裕,本人屬於底足弓加上較寬腳掌,過去以2E楦頭為最佳,這次雖然是正常楦頭,但是空間充足,初上腳穿著較厚的跑步襪,感覺補充了楦頭多餘空間,站立時刻意左右活動擠壓絲毫沒有壓迫感,前掌及腳背能穩固鎖定且活動無任何壓迫活動自如。
       中底前掌區域的踩踏,可以感受到具有支撐性跟韌性的緩衝,原地的踩踏回彈不明顯,但是向下擠壓踩踏可以感覺中底的彈韌。碳板部分剛性並不強,前掌彎折不費力,輕鬆走路腳部的活動也不會受剛性影響而感到彆扭。
後跟部分:
        後跟高30mm,前掌23mm,落差7mm,後跟感受明顯較前掌軟且緩震感大於前掌,少了前掌區域的支撐以及彈韌性。前後掌足弓外側有一開口,可能也是這個開口的緣故,讓腳步在走動時降低了中底的剛性,腳部活動更自在。

                             (前後掌足弓外側有一開口,利於跑動時的腳部動態,似乎也減低了中底剛性)

跑動感受:
       連假開始的傍晚,田徑場15k LSD作測試。

       

       前兩公里熱身緩跑保持在5:50配速,一開始跑動的感受就是前掌中底的韌性及回彈,但是這個回彈在這個速度下並不舒服,使用全掌落地或是後跟落地的方式,會有後跟緩震時下沉比前掌多,足弓到前掌的滾動感不好的現象。腳部在這個速度下造成腳踝、腳掌跑步的過渡雖然不至於不舒服,但整體轉換不自如。提速到5:10-5:20之間,身體重心越趨轉移到前掌,此時前掌的回彈特性開始出現,持續在5:10-5:30之間跑動時中底由於碳板外側向上翻起托住中底材料的設計,可以維持腳步觸地時的穩定,中底可以一直保持回彈腳感不衰降。

                       (中底靠近腳掌外側前緣可以看到黑色小碳板向上翻起的設計,具有穩定腳步效果)

過程中幾次的快慢變速發現,這雙鞋在低配速受到滾動感不足的鞋底設計效果會大減,對後跟落地的跑者較不友善。

結論:
       這次的測試時間短,透過15公里的實測感受,個人初步認定這是一雙吃實力的鞋,並不適配所有跑者,要在有速度以及偏向前掌落地的專業跑者才能發揮中底的實力,整體是雙好鞋,但試用區間小。整理以下優缺點提供大家參考:
缺點:
1.刺鼻的化工味,可能要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消除。
2.滾動感較弱,適配人群區域小。
3.前掌回饋較強,較適合全掌、前掌落地有一定速度5分半以內跑者。

優點:
1.輕量化,官方數據183克。
2.鞋面透氣,材質不吸附汗水,不會因為長距離而重拖。
3.楦頭空間充足,跑動時不壓迫。
4.腳背、後跟穩固舒適。
5.中底回彈明顯,特定速度以上能維持穩定輸出,不衰降。
6.外底CPU材質防滑耐磨。
7.鞋子製作品質良好,無溢膠、不對稱等狀況。
8.緩震回彈性佳,動態穩定。

個人總評是雙用心製作的好鞋,回彈性在個人擁有的碳板跑鞋中數一數二強,可惜之處是缺少滾動過度感,須靠提速才能發揮回彈的真正實力,適配人群小。
價錢4900臺幣左右(含關稅)略低於一線大廠同等級跑鞋價錢,如果能以4000左右會更值得入手!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